“只有一个繁荣的前市场,才有一个健康的后市场。前市场是后市场发展的基础,后市场之于前市场而言,是产品的提升、储备和研发蝶变的过程”,中车北京时代工程机械再制造事业部总经理徐长臣在不久前举行的“中车北京时代高端客户交流会”上这样表述。

针对我国旋挖钻机再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他有着独到的观点。

记者:国内旋挖钻机再制造的发展现状如何?

徐长臣:国内旋挖钻机再制造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从事再制造业务的企业并不多,严格意思上符合再制造要求的企业仅包括徐工、中车北京时代等少数几家企业,而中车北京时代正在申请国家再制造试点企业的相关资质。

中车北京时代再制造旋挖钻机

我国的旋挖钻再制造产业起源于桩工设备制造商,也有一些旋挖钻机代理商、配件供应商和配件维修商,它们分布于重庆、武汉、徐水、北京等地,这些企业并非系统性的再制造生产模式,而是偏向于整修。

记者:与新机销售相比,再制造旋挖钻机的利润点在哪里?

徐长臣:国内尚未建立二手旋挖钻机和待报废旋挖钻机的权威评估机构,专业从事再制造业务的企业从用户或其他渠道吸纳这些设备时,能够给出一个较为合理的评估价格,并保证再制造成品的利润空间。

旋挖钻机是整机的再制造,源于减速机、马达、钢结构等部件再制造的支持,从事系统性再制造生产的企业可以利用其广泛的拆机件、旧件的来源渠道,成批量的通过再制造产业联盟内的企业进行整备和修复,分工协同,从而节省了自身的成本,留出了利润空间。

旋挖钻机再制造有利可图?

记者:再制造业务是否会与本公司的新机业务产生冲突?

徐长臣:从个体层面去看,再制造业务的确会与新机业务会发生一定的冲突,但从产业健康长远发展的角度去考量,再制造与新机业务却是相辅相成的。

从我们的销售实践中看,较早从事桩基础施工的大型企业,其在2003年左右购买的设备已经非常陈旧,会让施工企业在项目投标中处于弱势,这就引发了设备再制造的需求。将这些老旧设备通过再制造的方式处理掉,又引发了购置新机的需求。而一些中小规模的桩基础施工企业则需要性价比更高的设备,再制造设备的市场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

记者:目前桩基础客户对于旋挖钻机的认可度如何,会不会有顾虑?

徐长臣:再制造概念的用户普及度尚低,国内一些用户对再制造、维修和翻新等概念相对模糊,再制造设备在用户心目中还是与新机存在差异。但从市场实践中看,用户对于再制造设备的市场反响还是不错的。一台接近报废的设备,只要花费数十万的费用就能够获得一台近乎于全新的设备,能够继续施工并创造利润,对于客户来说其投资回报率很高。

我们在选择再制造对象时,主要对2003年左右生产的采用进口底盘的旋挖钻机作为再制造对象,其底盘的关键部件的设计寿命较长,性能可以恢复到接近新机的水平。

旋挖钻机再制造有利可图?

记者:您对旋挖钻机再制造产业的未来发展怎么看?

徐长臣:能否取得再制造试点单位的资质对于从事再制造业务的企业异常重要。首先,企业在吸纳社会存量设备时经常会遇到没有发票的二手设备,在设备进行再制造并销售或出租后就需要再次开具发票,非试点单位不享受纳税优惠政策,税点在17%左右,而试点单位的税点为3%~4%,这其中的成本差距不言而喻。而且,该项纳税政策在我国的不同省份并不统一。

尤其是企业收回的法务机,在作为新机销售时已经缴过一次税,整备之后作为再制造设备再次销售还需要再缴纳一次税,是否涉及到重复缴税,企业存在疑问。目前各方对该问题还缺乏统一的认识,能否为再制造企业减轻税负还未提上议事日程。

其二,在从事非本品牌钻机再制造时,设备出厂后需要贴原厂标,如果未取得再制造试点单位资质则存在侵权风险。相反,如果取得了再制造试点单位资质,就可以给再制造成品贴上再制造设备的徽标,则可规避法律风险。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旋挖钻机的市场保有量在1.5万台至1.8万台左右,每年有上千台淘汰设备,市场容量庞大,给再制造产业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中车北京时代工程机械再制造事业部总经理徐长臣最后表示:“面临寒冷的市场,我们的心是热的”,他依旧对再制造事业充满了信心。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江苏明立抛丸机械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28057号-1 公安备案号:32098202000044

Powered by PageAdmin CMS